www.cnxianyu.com.cn|2023-10-13|中国新闻周刊
10月11日晚9点,北京某三甲医院儿科病房的楼道开始熄灯。病房三人一间,粉红色的儿童床几乎占满所有空间,床上都躺着患支原体肺炎的孩子。陪护的家长有的坐在窄凳上,有的趴在床头。病房中时不时传来稚嫩的干咳。
当天中午,北京儿童医院的二楼呼吸科门诊等候区,仍然坐满了孩子和家长。孩子的咳嗽声此起彼伏,时不时还夹杂着哭声。“前面等待输液的还有110个人。”一位家长说。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几天每天来输液的孩子都很多,包括不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
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刘秀云诊治肺炎支原体已有30余年。刘秀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8月份以来,儿童医院就开始出现肺炎支原体病例。最近住院的患者基本都是支原体感染,儿童医院的床位近期一直处于紧缺状态,好多病人收治不进来,医院其他科室的病房也要留出床位。她接诊的这类患者中,住院患者大多是因为发展成了肺炎。
“我最近看到医院群里发的现场视频,有时候门诊楼道里,人挤人根本挪不动脚。”刘秀云介绍,为了应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十一”前后,北京儿童医院成立了针对支原体肺炎的诊治小组。
北京儿童医院二楼呼吸科门诊等候区,多名家长带着孩子坐在长椅上等待图/本刊记者牛荷摄
肺炎支原体感染“大年”
居住在北京的赵琳,有一名6岁多的女儿和一名近3岁的儿子。近期,她的女儿先感染肺炎支原体,紧接着儿子也出现类似症状。赵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9月18日,她女儿开始咳嗽,两天后开始流鼻涕,3天后开始低烧、咳痰。从孩子低烧开始,赵琳让孩子吃了退烧药和祛痰药,但没有任何效果。9月22日晚上,女儿高烧至40°C,自行在家服用了退烧药并退烧。23日,孩子退烧后,她丈夫带着女儿前往家附近的北京市房山区妇幼保健院检查,才发现孩子感染了肺炎支原体。
“女儿今年上小学一年级,班里一共40名同学。女儿开始发病时告诉我,当时她班里超过一半的人都在咳嗽,几乎所有咳嗽的孩子都正常上学。”赵琳说,有的孩子开始只是早晨咳嗽一会儿,不发烧、流鼻涕,家长也未放在心上,仍然正常接送孩子上下学。而且,大部分孩子并未戴口罩。
“今年算是支原体感染的‘大年’。”在刘秀云印象中,2008~2009年,肺炎支原体当时也特别严重,出现过低龄儿童的感染,但不像今年这样集中在某个时间段暴发。在她看来,支原体这种病原体一般每3~4年,就会出现一个流行高峰,秋冬季本来就属于肺炎支原体的传染高峰季节,今年病例尤其多,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因为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大城市人口密度高,更易发生传染。
2月15日,国家卫健委印发《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以下简称《指南》)。据《指南》介绍,肺炎支原体肺炎,指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但5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病。常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也伴随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多见于婴幼儿。
北京市一家三甲医院感染中心的主任医师林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支原体一直都存在,属于非典型病原体,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全名为肺炎支原体,具备传染性,但传染性没流感那么强,不会像流感那样引起世界大流行。临床上,经常能看到一家人被感染,症状比感染流感、新冠可能持续时间更久。
上海长征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陈杨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儿童青少年、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群中高发,在家中或教室等相对密闭的空间中更易发生。前期症状类似于流感,后期可能伴随咳黄痰,少数会出现腹泻、皮疹等。症状持续时间比细菌感染更久,一般2~3周。
陈杨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她所在的科室主要接诊14岁以上的患者。她注意到,近期,门诊遇到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确实多一些,其中大部分患者都由家里的孩子传染。她所接诊到的肺炎支原体患者中,至少70%以上的患者都曾表示,家里有小孩感染了肺炎支原体,他们才出现类似症状。
北京市和睦家医院的一名儿科医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就他接触的肺炎支原体病例情况来看,相较9月份,“十一”假期后感染人数有所下降。但最近住院的患者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并不少。他表示,一般住院3~5天,体温等指标正常后24小时,基本就可以出院,回家自行口服药物即可。
肺炎比例不低,如何防治?
9月23日,去医院看病后,医生给赵琳女儿开了阿奇霉素、祛痰药氨溴特罗。24日,她女儿又反复发烧,25日后,没有再发烧,但咳嗽越来越严重。25日,赵琳儿子也开始出现咳嗽,当天晚上伴随高烧。她自行给孩子服用退烧药,并进行物理降温。28日,赵琳怀疑儿子也感染了肺炎支原体,开始让其吃阿奇霉素。
刘秀云表示,在学龄儿童青少年中,预防支原体感染非常重要,但没有针对支原体的疫苗。陈杨表示,支原体本身难以培养,相关疫苗制备的技术壁垒很高。
据刘秀云了解,今年很多儿童感染了肺炎支原体,严重的发展成肺炎。她门诊接诊的患者中,经常能遇到一些发烧的孩子,还在坚持上课。“这很容易发展成肺炎。”刘秀云解释说,肺炎支原体感染一开始症状可能集中在上呼吸道,如果患者抵抗力弱或没及时治疗,持续发烧超5天,发展成肺炎的概率就非常高。“北京今年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年,所以其引起的重症病人,会比往年多。”她说。
“肺炎支原体感染要尽早治疗,医生的治疗目标是,支原体感染控制早期,使其不要进展到肺炎,得了肺炎不要演变到重症支原体肺炎,得了重症支原体肺炎合理治疗,使其不引发后遗症。”刘秀云表示,重症支原体是引起年长孩子慢性肺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支原体感染重症会导致患者气道阻塞,孩子就会出现慢性气促、喘息,甚至呼吸困难等问题。
林瀚表示,有的肺炎支原体患者还甚至出现中耳炎、脑部病变、心肌炎等症状。低龄儿童群体中,这种肺外症状更多、更明显。林翰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遇到过出现鼓膜穿孔的肺炎支原体低龄患者。
刘秀云提醒说,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季,孩子出现咳嗽、发烧,要先考虑是否是支原体感染,如果确诊一定要及时治疗,因为疾病进展很快。她表示,目前支原体感染的治疗相对成熟,儿科大夫基本上都掌握治疗办法,必要时要就近就医。
在刘秀云看来,如果医生有足够经验,感染早期要及时给患者用上有效的抗菌素,可能有助于减少肺炎发生。她建议,早期治疗用阿奇霉素,如果发展成肺炎,依据病情可以加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8岁以上的孩子,可以用新型四环素如米诺环素治疗。
“很多家长比较避讳让孩子使用激素类药物。”刘秀云提到,激素是很重要的抗炎药物,只有将炎症控制住,才会退烧,也能避免肺炎进一步加重。肺炎如果不及时控制,超过一周会变成重症。
林瀚表示,阿奇霉素的耐药性不算低。当阿奇霉素不起作用时,可以考虑喹诺酮类抗生素,但后者因为可能对18岁以下儿童存在潜在副作用,因此在这一群体中被禁用。“如果确定是肺炎支原体对阿奇霉素等耐药,医生征得家长知情同意后,可以通过超说明书用药使用该药。”他说。
对于肺炎支原体的疾病检测,伴随着难以避免的误差,会导致假阴性和假阳性的结果。目前,主要通过支原体抗体检测、核酸检测进行疾病诊断。林瀚表示,任何呼吸道病原体的检测,都有检测的窗口期,有时3~5天内可能测不到抗体阳性,需要5~7天才可以,无法做到随时检查都能100%精准测出。而且,如果试剂灵敏度再差点,检测结果可能误差会更大。
在林瀚看来,诊断分两个层级:一是临床诊断;二是病原学诊断。不可能做到每个病人都实现病原学诊断。医生需要通过症状、化验结果等临床特点进行诊断。他建议,针对肺炎支原体,国内应有对应的监测数据结果发布,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准确判断。比如,新冠和流感都有监测数据,呼吸科、儿科、感染科、发热门诊的医生会比较关注这些监测数据。有时患者即便检测出来抗体阴性,但临床症状却与某种疾病高度相似,且这段时期这种疾病又在流行,可以按照这种疾病进行经验性治疗。
2022年6月,发表在国际期刊《新兴微生物和感染》上的一项研究提到,北京的肺炎支原体流行病主要发生在8月~次年1月期间。该研究由北京市疾控中心与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研究数据来自2015~2020年期间,北京35家前哨医院登记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该研究显示,2015~2020年,北京市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肺炎支原体患病情况呈现出明显的一年一峰的流行格局。其中,肺炎支原体患病的阳性率分别为3.97%、6.12%、6.46%、7.12%、9.30%、1.52%。该比例在经历2015~2019年的上升趋势后,在2020年跌至最低水平。
“在新冠后疫情时代,很多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呼吸道感染疾病正面临着新挑战。就目前看来,新冠感染将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常规流行特点、流行周期给打乱了。”林瀚分析,比如,新冠发生以前,流感基本是头一年11月至次年1月出现在北方地区,而今年北方地区流感的第一个发病高峰延迟到了3月。随之受影响的还有其他感染性疾病,比如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等。
林瀚分析说,去年美国的新冠、流感、RSV感染交替流行,而且感染峰值都比较高。今年中国很可能也会面临类似情况。过去三年,国内疫情防控做得比较好,使得这些病原体相对处于被压制的状态,人们很少被感染,人群缺乏相应免疫屏障。如今随着人群聚集,这些被压制的病原体有机会导致传染病流行的相对高峰。
刘秀云发现,今年整个北京儿童医院,不仅仅是支原体感染特别多,其他病原体感染也不断出现流行高峰。林翰建议,学校内部应尽量保持常规冬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比如幼儿园、小学每天需要对学生进行晨检和缺课登记,对晨检结果和缺课原因进行上报,这有助于及时发现是否有传染病的流行。
(文中林瀚、赵琳为化名)
记者:牛荷
【责任编辑:李铭】